第5章 古王國時期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古王國時期也稱古典時代,包括第三至第八王朝。

古王國是古代埃及**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形成期。

古王國時期,神化王權思想得到進一步強化,中央政府組織機構趨於完善,地方行政組織基本形成。

在統一國家的基礎上,埃及的**主義中央集權統治製度最終確立起來。

早王朝時期,神化王權思想己經初見端倪。

古王國時期,王權得到進一步神化。

埃及國王不僅是神的代理人,而且本身就是神或神的化身,是人間活著的神。

隨著太陽神崇拜的不斷增長,第五王朝的頭三位國王都被宣稱是太陽神祭司的妻子和太陽神的孩子。

因此,從第五王朝開始,古代埃及的每一位國王都自稱“太陽神之子”,以此展示太陽神與第五王朝國王們的血親關係。

國王人格的神化和王權的神化使國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由於國王需要用法律來統治臣民,因此,他是國家的立法者和司法者。

不僅如此,他還擁有國家的最高行政權,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都要聽命於他。

他是全國土地的所有者,通過賞賜和贈與的方式將土地分配給王室成員、大臣和神廟。

他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負有保護國家安全的使命。

他還是所有神廟的名義上的最高祭司,但實際上他的宗教職能被委托給了各個神廟的祭司。

為了對國家進行有效的管理,國王還設立了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這一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主要有財政部門,負責國家的稅收。

與財政部門有著密切聯絡的農業部門是另一個主要機構,負責全國的農事。

第三個主要機構是司法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維護社會的穩定。

神廟是國家行政管理體係中的一個特殊的部門,它本身具有行政、司法和經濟職能。

由於古王國時期冇有大規模的常備軍,這一時期的軍隊是在戰時臨時招募的,故古王國時期冇有絕對獨立的軍事機構。

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員是維吉爾(阿拉伯語,相當於古代中國的宰相),由國王任命,首接向國王負責。

維吉爾具有行政、經濟、宗教和審判等多種職能,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在維吉爾之下還有書吏和管家等各級官員。

地方行政組織被稱為“州”或“諾姆”。

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州長,其內部行政部門與中央政府大體相同,有法庭、土地管理部門、水利灌溉工程維護部門和穀倉等。

其中水利灌溉工程維護部門最為重要,有證據顯示,埃及的水利灌溉工程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組織完成的。

在**主義中央集權統治下,國王是全國土地的所有者,他通過賞賜把土地分配給官員和神廟。

梅藤墳墓銘文記錄了國王賞賜給他一塊位於三角洲地區的世襲領地,並且這是一塊未被開墾的土地。

而國王贈給神廟的土地往往都免除了勞役和徭役負擔,編寫於第五王朝國王伊塞斯統治時期(前2414一前2375年)的阿布希爾紙草詳細記錄了位於阿布希爾的金字塔神廟的日常收入和支出。

此外,自耕農也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的土地大多是過去農村公社的份地。

據梅藤墳墓銘文記載,古王國時期伴隨著土地買賣的出現,一些自耕農的土地被王室、官員和神廟兼併,從而形成了以王室、貴族和神廟為主體的大地產經濟。

埃及是一個農業國家。

尼羅河定期氾濫帶來的肥沃土壤和有利的氣候條件為埃及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古王國時期,埃及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兩頭牛拉的犁、用木料製作的鋤頭和帶有燧石刀刃的鐮刀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從而形成了典型的田野農業。

大麥、小麥和雙粒麥是主要農作物,亞麻、蓖麻等經濟作物也得到廣泛種植此外,葡萄、椰棗等水果和豌豆、生菜、蔥、韭菜、扁豆等蔬菜也得到種植。

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牧畜業的發展,牛、羊和驢等牲畜的飼養規模不斷擴大。

其中,牛和驢成為埃及人的主要畜力和運輸工具,品種繁多的羊則是埃及人的主要食物和祭祀用品。

手工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首都孟斐斯成為全國的手工業中心。

這一時期手工業開始出現明確的分工,製陶、釀酒、采礦、冶金、假髮編織、紡織、造船和建築等門類齊全。

墳墓和神廟中的大型雕像和浮雕與從大金字塔附近船琢出士的太陽船,無不展示了埃及人高超的手工業水平。

儘管埃及的貿易形式以物物交換為主,但是這並冇有阻礙埃及國內外貿易的產生和發展。

在廣泛的貿易中,穀物、牲畜和銅逐漸被固定為一般等價物。

為了獲得埃及缺乏的木材和天青石等奢侈品,埃及與努比亞和西亞的聯絡日趨頻繁。

第三王朝的國王佐塞曾派人到西奈去開采或交易天青石和銅。

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王表帕勒摩石碑記錄了第西王朝國王們繼續西奈和努比亞的礦石開采。

第西王朝國王斯奈夫魯曾鎮壓過努比亞的反叛,並通過地中海港口城市巴比羅斯與西亞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

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通過貿易和戰爭繼續與努比亞和西亞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第五王朝與位於埃及東南部的蓬特有過貿易往來,第六王朝的大臣烏尼的墳墓銘文曾提到,埃及曾至少發動了5次對亞洲的軍事戰爭,而軍事將領哈庫弗的墳墓銘文則記錄了埃及和努比亞的聯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