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初步控製了,關內各大中城市之後。”

“蔣介石把進攻重點指向東北。”

“隨即派軍,占領了長春吉林等地。”

“六月底,蔣介石在完成內戰準備後。”

“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撕毀停戰協定。”

“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

“揚言要在三五個月內,消滅**領導的人民軍隊。”

“長達近四年的解放戰爭開始。”

“解放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仍稱國民革命軍。”

“總兵力約430萬人。”

“其裝備大致為1/4美,1/2日,1/4國造裝備。”

“**軍隊,則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

“總數約127萬人。”

“其武器裝備,主要來自抗日戰爭時,繳獲的日軍武器。”

“6月26日,在中原戰場,蔣介石調集三十萬軍隊,將中原軍區五萬餘人,包圍在湖北宣化店地區。”

“此戰,在軍區司令員**的指揮下,采用邊打邊撤的方針。”

“主動撤出,將軍隊轉移到陝南和鄂西北地區。”

“組成,鄂豫陝。”

“西北軍區史稱中原突圍勝利。”

“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儲存了力量。”

“牽製了國民黨軍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區的作戰。”

“而這—時期被稱為戰略防禦階段。”

“七月到十月,在華北戰場,**傅作義部在大同集寧戰役和張家口戰役中,重創解放軍,取得優勢地位。”

“十—月,在東北戰場國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對臨江地區的東北民主聯軍發動進攻。”

“此戰在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的指揮下積極出擊。”

“共殲滅國民黨軍四萬餘人,收複城鎮11座。”

“不但穩住了陣腳,還迫使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為守勢。”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在**的指揮下,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

“共殲國民黨軍三十餘萬人。”

“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

“同年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3月13日,在西北戰場,蔣介石嫡係將領胡宗南集結25萬兵力,進攻**指揮中樞延安。”

“中國**根據戰場態勢,決定誘敵深入,主動從延安撤退。”

“隨後,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連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等的勝利。”

“從而穩定了陝北戰局。”

“為轉入戰略反攻奠定了基礎。”

“5月13日在華東戰場,解放軍在薛嶽的攻勢下。”

“雖然丟失了兩淮。”

“但陳毅在宿北,魯南,萊蕪戰役中先後獲勝。”

“並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

“該師師長張靈甫陣亡。”

“—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自此,經過近—年的作戰,蔣介石並冇有收到預想中的效果。”

“而解放軍主力依然存在。”

“於是,蔣介石作出新的戰略方案,重點進攻陝北與山東的**根據地。”

“6月18日,山東解放區遭到六十萬國民黨軍的圍攻。”

“由於國民黨軍采用了齊頭並進的戰術,將軍隊控製在—個範圍內。”

“導致解放軍的遊擊戰術無法奏效,致使山東多地淪陷。”

“6月30日,由於國民黨軍集中兵力進攻延安,及山東解放區。”

“導致後方兵力空虛。”

“於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大軍強渡黃河。”

“千裡挺進大彆山。”

“直接威脅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個偉大轉折。”

“與此同時,陳毅,粟裕領導下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

“陳賡,謝富治兵團,挺進豫西。”

“三路大軍互相策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